中国以外的发展中国家2023年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4.1%放缓至3.1%左右。
韩媒18日消息称,日本近期利用其2023年G7峰会主席国之便,一直固执地企图在会议共同声明中加入欢迎核污水排海表述。他们从釜山车站出发,经由日本驻韩国领事馆、强征劳工铜像、和平少女像进行游行,并举行表演活动、举办记者会,怒批日本排污入海计划
19日下午2时,3000多名从韩国各地赶来的市民参与活动。其试图突破日本周边国家及日本国内高涨的反对舆论,以G7作为挡箭牌。他们从釜山车站出发,经由日本驻韩国领事馆、强征劳工铜像、和平少女像进行游行,并举行表演活动、举办记者会,怒批日本排污入海计划。日本煞费苦心地花费2个多月游说别国,最终失败。3月8日,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工人们准备将输送管道安装在核污水设施上(资料图)海外网4月20日电据韩国《韩民族日报》20日报道,来自韩国釜山、蔚山、庆尚南道等地的164个市民团体19日在釜山站广场举办抗议活动,谴责日本排放福岛核废水入海计划。
韩媒18日消息称,日本近期利用其2023年G7峰会主席国之便,一直固执地企图在会议共同声明中加入欢迎核污水排海表述他表示,摩中两国保持着良好关系,中国是摩尔多瓦最重要的经济伙伴之一,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的地位不断提升,两国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不断加深。彭博社对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人口普查局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在美国,非洲裔人口占多数的县,新冠死亡率是全美平均水平的3.5倍。
(本报华盛顿4月20日电)。可耻和不道德行为的又一悲惨案例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市政府前不久作出正式道歉,承认上世纪该市一所监狱进行了不道德的医学实验,实验对象绝大部分是非洲裔男性。美国心脏协会主席、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中心唯一的非洲裔心脏病专家米歇尔·艾伯特说,结构性种族主义将很多少数族裔系统性地排除在成为医生的通道外。医学种族主义痼疾难消,正是美国文化、政策和制度相互作用带来的严重后果。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近日发布数据显示,美国非洲裔女性在怀孕期间和生育后死亡的概率是白人女性的2.6倍。根据费城市政府发表的声明,上世纪50至70年代,费城霍姆斯伯格监狱的囚犯被故意暴露于有害的化学物质、病毒、霉菌、石棉,甚至是落叶剂(橙剂)的成分二公式英之中。
文章分析说,相较于白人患者,非洲裔患者获得高质量医疗服务要困难得多。美国医学会网站在题为《医学种族主义的遗产如何塑造当今的美国医疗保健》的文章中表示,美国历史上被边缘化的少数族裔群体遭受了无数不公正待遇,这已经不是秘密。资料显示,美国联邦政府公共卫生部门与塔斯基吉学院合作,从1932年开始在亚拉巴马州梅肯县招募600多名非洲裔美国人作为实验对象。莫里斯和美国阿斯彭研究所研究员罗伯特·布鲁姆4月10日在《今日美国报》上刊文披露,非洲裔美国人死于心力衰竭的比率远高于美国白人
谎言说得多了,大家就真信了吗?看看外资企业来华发展的密集步伐,再听听跨国公司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的心声,就会明白,唱衰中国发展,完全是痴人说梦话。疫情在全球蔓延,他们又鼓吹小院高墙脱钩断链。又可以用中国威胁人为塑造外部挑战,试图以此弥合其国内社会贫富差距、种族问题、极端自由主义等带来的分裂。3年间,中国GDP增量约3.5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增量比重超过1/4,是世界经济恢复增长的主要稳定器。
英国知名学者马丁·雅克说,如果以西方棱镜观察中国,那么永远无法看到中国的整体状况,同时也无法对中国做出正确的判断。这种屡败屡唱,显露出的是别有用心的真面目。
现实是,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市场的强劲表现支撑着众多跨国企业的全球业绩。回看这3年,一些美国政客和媒体一次次借疫情唱衰中国发展,说辞五花八门,但最终一次次被现实粉碎——最初疫情突袭,他们宣扬中国最坏时刻到来。
放在国际社会一比较,结论更是清晰不过。说来奇怪,在一些人口中,中国衰退论与中国威胁论完全并行不悖。他们既可以用中国衰退散布虚假信息和错误言论,试图干扰全世界对中国的信心,进而影响中国发展。看经济增长——2020至2022年,中国GDP年均增速达4.5%,增速大幅高于美国(1.7%)、欧盟(1.1%)、日本(-0.4%)等主要经济体。有国外网友忍不住提问:为何一些美媒和政客在近几十年里多次预测中国即将衰落,但这些预测全部落空?从所谓的中国崩溃论经济失速论到产能过剩论债务危机论,为啥他们对中国发展前景的判断总处于失准失灵状态?这种认知失调,折射的是封闭僵化的世界观。全球贸易投资大幅下行,而中国货物进出口和吸引外资连创历史新高。
一个长期稳定、一心发展、脚踏实地、勇毅前行的中国,一定是世界繁荣稳定的巨大力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20至2022年,全球通胀水平分别为3.2%、4.7%和8.8%,而中国年均物价上涨率为1.8%。
任这些人如何孜孜不倦、痴人说梦,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3年来,中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经济保持恢复向好态势,为世界经济复苏增添强大动力。中国稳定向好的发展,让唱衰者一次次灰头土脸。
殊不知,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国家存在明显差异。看社会发展——中国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较短时间实现了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现实是,2021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超39万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1.4%。这般左右横跳,恰恰说明所有这些论调充斥着话语陷阱、政治企图。这让年初那些借中国防疫转段大肆渲染中国经济衰退的美国政客们又一次被打脸了。5.2%、5.3%、5.6%,近期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
一些人看中国发展之所以不准,因为他们以僵硬的标准、系统和模型来衡量中国,片面截取某些数据,却从未真正理解中国的发展模式,考察社会的细微机制和结构。现实是,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增长8%,GDP保持增长。
当下,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和态势强劲。中国坚持动态清零政策,他们极力渲染这一政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声称大批外企即将撤离。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汪文斌说,美联储去年以来激进加息,大幅推高了全球融资成本,加剧国际资本无序流动。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新一期《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指出,美国银行业动荡等因素加剧全球金融稳定风险。国际各方普遍认为,美国经济金融政策已成为全球金融稳定的最大挑战。去年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率水平走高,显著加重这些国家的偿债负担,让他们陷入偿债的恶性循环、面临债务违约的突出风险。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全球金融稳定事关世界经济复苏发展成效和各国共同利益,需要各方共同维护。
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记者马卓言)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0日表示,当前国际金融风险突出,同美国等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激进调整密切相关。他说,有关研究显示,全球债务负担较重国家近一半的债务来自发达国家的商业债权人。
同时,我们呼吁发达国家倾听广大发展中国家真实心声和紧迫需要,为面临困难的国家提供‘真金白银帮助,停止‘口惠而实不至和向他人推责,切实承担起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应尽义务。我们敦促美国等发达国家审慎评估自身经济金融政策的外溢影响,及时稳定市场预期,避免对全球金融稳定造成恶性冲击。
中方敦促美国等发达国家审慎评估自身经济金融政策的外溢影响,及时稳定市场预期,避免对全球金融稳定造成恶性冲击。当前国际金融风险突出,同美国等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激进调整密切相关。